奋力谱写雪域高原新篇章——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西藏篇-凯发k8ag旗舰

奋力谱写雪域高原新篇章——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西藏篇
2022-09-20 08:51:00  来源:  
1
听新闻
放大镜

新华社拉萨6月21日电题:奋力谱写雪域高原新篇章——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西藏篇

新华社记者沈虹冰、边巴次仁、王泽昊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,对西藏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。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,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,为西藏工作指明前进方向。

西藏360多万各族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,团结一心,砥砺前进,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。

“治国必治边,治边先稳藏”

林芝市雅尼国家湿地公园(无人机照片,2021年10月12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

2021年7月,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,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,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,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。

习近平总书记受到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最诚挚的欢迎。他深情地说:“目睹了雪域高原美丽壮观的风采,生机勃勃的新气象,感到高兴!”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谋篇布局:

2013年3月9日,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,明确提出“治国必治边,治边先稳藏”重要论述,强调西藏工作在边疆治理、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;

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于2015年8月、2020年8月出席中央第六次、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,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,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;

2021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期间,赋予西藏发展新使命:“抓好稳定、发展、生态、强边四件大事,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,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”。

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,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扎实推进: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,保持社会长期稳定;加速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,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;持续推进制度创新,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;不断加大边境县、乡、村的水、电、路、居等建设力度,着力强边富民。

试运行的复兴号列车行驶在雅鲁藏布江畔(2021年6月16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

跨越奔涌的雅鲁藏布江,复兴号飞驰在雪域高原。拉林铁路2021年6月开通,从林芝到拉萨用时缩减到3个多小时,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。“拉林铁路不仅方便了出行,还给我们这里带来更多游客。”在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朵当村开藏餐馆的尼玛曲珍说,拉林铁路开通以来,餐馆客流量明显增多,去年纯利润达10万元。

“目前,西藏建立起涵盖公路、铁路、航空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,建成青藏、川藏、藏中、阿里电力联网工程,建制村通光纤率、4g信号覆盖率均达到99%,624个边境小康村全部建成。”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马菁林说。

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,利在千秋、泽被天下,太重要了!”

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,西藏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从注重保护向主动作为转变,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。如今,西藏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。

牢记总书记嘱托,西藏还将着力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、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、世界旅游目的地、清洁能源基地和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。

“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”

林芝市嘎拉村景色(无人机照片,5月30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

林芝市嘎拉村,被称为西藏“桃花第一村”。

2021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,走进村民达瓦坚参家。“总书记和我们聊家常,问经济收入、种植养殖,十分关心我们的生活。”达瓦坚参说,这几年村里变化翻天覆地,依靠桃花风景发展旅游业,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.5万元。

嘎拉村村民达瓦坚参(5月9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

习近平总书记在嘎拉村说:“要落实好党中央支持西藏发展政策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”

120多万平方公里、4000多公里边境线、40余个民族……对西藏这片雪域高原以及生活于此的各族儿女,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。

在去年7月的考察中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“办好就业、教育、社保、医疗、养老、托幼、住房等民生实事,一件一件抓落实,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”。

西藏曾是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。发展生产扶贫、易地扶贫搬迁、生态补偿扶贫……一项项务实有效的举措,为解决西藏绝对贫困问题亮出组合拳。同时,西藏持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,边境地区群众生活大幅改善。2019年底,西藏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,62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。

脱贫后,西藏接续推进乡村振兴,脱贫成果巩固成效显著:2021年,自治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53.82亿元,实施项目2126个;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;安排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293个、投入资金30.86亿元,建成配套产业2300个……

玉麦乡山坡上的标语(6月1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

“从翻身农奴做主人,到脱贫致富奔小康,西藏的变化翻天覆地。我们玉麦乡从曾经的三人乡到现在有200多人,道路全铺成了柏油路,家家户户通了电,有了网络,感谢党的好政策。”曾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玉麦乡守边牧民卓嘎感慨。

玉麦乡景色(6月1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

如今的西藏,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,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.1年;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、医疗条件不断改善、社保体系不断完善,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2.19岁……2021年,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35元,比2020年增长2337元,增速16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03元,同比增长13%。

“56个民族是石榴籽,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”

一名游客在八廓街拍照留念(2021年7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

八廓街店铺林立,游人如织。2021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八廓街,感慨地说:“千年八廓街,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。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,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这里其乐融融。”

八廓街如一个缩影,映照着西藏民族团结的大局。

作为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,西藏生活着藏、汉、回、珞巴、门巴等40余个民族。习近平总书记把民族团结工作放在西藏全局工作的特殊位置,强调“56个民族是石榴籽,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”“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、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”。

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,民族团结成为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。“没有各民族之间的精诚团结,就不会有今天兴旺发展的西藏,我们要像‘茶和盐巴’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。”71岁的拉萨市民卓玛仁增说。

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德兴乡荷扎村村民贡桑拉姆在采茶(4月16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

实施《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》,将每年9月定为自治区“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”,让民族团结教育走进各级各类学校课堂,大力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……西藏正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,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。

西藏各族人民籽籽同心,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,汇聚起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。

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,是促进西藏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。2021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哲蚌寺,指出“宗教的发展规律在于‘和’”“宗教要和顺、社会要和谐、民族要和睦”。

哲蚌寺外景(2021年7月22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

新时代的西藏,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,宗教信仰政策得到全面落实,宗教事务管理规范有序,宗教和睦和顺。

西藏各族人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,正昂首阔步奋进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,筑起雪域高原新丰碑。

标签:
责任编辑:孟涛 崔欣
网站地图